界首:“双招双引”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5-05-15 23:33
   深挖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,催生发展的不竭动力。近年来,界首市始终保持发展定力,进一步找准优化营商环境“着力点”,牵住强化“双招双引”“牛鼻子”,加速汇聚项目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资源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、更强劲的动能,加速书写“县域高质量发展领跑者”的新篇章。


城水相依的城市新区


  满意“阜”务打造强磁场


  5月10日,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,安徽南都华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呈现两幅忙碌的场景:一是一期生产车间内,随着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转,一块块储能电池走下生产线,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中国铁塔等公司;二是不远处的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,部分厂房已经封顶,有望在上半年投用。


  “生产和建设有序推进,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的悉心服务。”企业负责同志介绍,为了服务企业,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专门组建了服务专班,明确专人跟踪服务。“只要遇到问题,打个电话,专班人员就会上门帮助协调解决。”


  良好的营商环境,是吸引企业投资、提升经济发展动能的基础性工程,也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界首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,先后出台1000余条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举措,形成“人才贷”“项目管家”“强制注销僵尸企业”等一批省内领先改革成果,持续打造满意“阜”务品牌。


  ——坚持顶格战法打法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人,担任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分管市领导牵头组建19个工作专班,坚持“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”,企业有困难、有诉求,各专班一线倾听、一线调度、一线解决,小困难属地调度解决,大困难提级协调解决。


  ——积极改革创新。率先在带方案出让土地工业项目探索“拿地即开工”改革,陆续出台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、模拟审批等改革举措,审批材料由261件压减到17件,审批时间由264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,实现“一证到手、六证齐发”;对符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范围的项目,组建项目服务专班上门服务,将从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,全流程压缩至三个主要审批环节,审批时间不超过9个工作日;在全省率先开展一般工业项目“首席审批师”试点。将一般工业建设工程项目领域的受理、审核、决定、发证等多个审批环节合并,由首席审批师带领团队完成审批,实现“跨领域、全环节、一个团队、一次办”。


  ——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。让企业成为涉企政策设计制定重要参与者,在制度层面上对重点企业“一企一策”、重点行业“一行一策”、面上“综合施策”,出台系列稳经济和助企纾困解难“政策包”,上线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政策56项,惠及服务企业300余家。


  ——深入开展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,完善服务企业机制,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培训、企业家恳谈会、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等活动,推深做实“四个直接约见”制度,积极推行“上前一步”工作法,建立健全“企业点单、政府接单、督查跟单、办结消单”全流程办理机制,积极营造尊重、支持、服务企业家的社会氛围。


 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。去年,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超1.3万家。


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


  招商引资澎湃新势能


  初夏,天能电池集团(安徽)有限公司界首基地内,天能电池集团(安徽)、中能电源、轰达电源3家企业的生产线均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,一块块“真黑金”等动力电池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,一辆辆装满电池的卡车整装待发。


 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制造商,2007年,天能控股集团以“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”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。2010年,基于界首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和阜阳、界首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多种优势,正扩容布局的天能控股集团果断落户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,成立了全资子公司——天能电池集团(安徽)有限公司。发展形势向好,2013年,天能控股集团又全资收购了当地企业中能电源;5年后,集团再次斥资收购了当地企业轰达电源。至此,天能股份界首公司拥有3家企业。


  不止天能股份。近年来,骆驼集团、南都电源、雅迪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子界首,折射出该市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。


  招商引资是贯穿经济工作的“生命线”,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效、最直接、最便捷的手段。近年来,界首市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“头等大事”和“一号工程”,创新战法打法,以重点产业、龙头企业作为招商重点,推动“大招商、招大商”,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势能。


  ——领导带头开展招商引资。落实外出招商机制,市党政领导发挥示范带头作用,主动上门、全面出击、精准招商。去年以来,积极对接南都、天能、理士、睿铂、澳寒羊等一批龙头企业,推动鑫纪源、澳寒羊业、上海睿铂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。


  ——发挥“双招双引”联络中心“招商前哨”作用。依托商会平台资源优势,在北京、上海、昆山、台州、西安、南京先后组建6家“双招双引”联络中心,把招商引资触角延伸到长三角等重点目标区域,充分发掘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和人脉资源,拓宽招商信息渠道。


  ——实施常态化跟踪举措。建立招商引资储备、洽谈、准入研判、签约、开工项目库,每半个月对项目进展、需求、问题等关键因素、节点进行实时更新,闭环管理。同时深入园区、企业开展常规化走访调研,了解项目难点、堵点,实行项目要素会商和督导督办制,招商与项目联动发力,倒逼要素保障效率提升。


  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去年,该市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8.4亿元、居阜阳市前三;新开工项目40个、开工率72.7%,居阜阳市第一;新投产项目28个、投产率为70%,居阜阳市第一。今年第一季度签约项目17个,投资总额45.7亿元。


天鸿新材料生产车间


亿普拉斯科技生产车间


  招才引智注入新活力


  让有“才”企业不必等“贷”。近期,界首市创新推出的“人才贷”引起各方关注。该市已为19家拥有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企业发放“人才贷”1.47亿元,惠及高层次人才21人。


  “人才贷”是界首市礼遇人才、尊重人才的一个具体举措。“人才”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、转型之要、动力之源。近年来,界首市大力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坚持党管人才,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,发挥政策效应,赋予人才创新发展动能,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,以海纳百川的情怀留才,积极打造小城聚才新高地。


  ——创新聚才方式。用好人才引进“绿色通道”,积极引进硕士研究生和“双一流”院校本科生等高学历紧缺专业人才;先后赴安徽理工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、吉林大学等高校开展“高校直通车”招才引智活动,赴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城市开展“双招双引”恳谈会;突出发挥创新平台引才聚才作用,依托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团队高层次人才;设立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50余家,为加速集聚“为我所用”的外地人才资源、实现人才共享奠定平台基础。


  ——打造近悦远来的聚才生态。政治上关注,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市领导带头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,营造尊重人才良好氛围;选派优秀人才参加省市高层次人才“国情研修班”,注重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、推荐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提升人才荣誉感;工作上关心,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人才发展诉求,开展人才政策上门服务,针对性提供奖补申请、项目申报、金融服务等贴心服务;生活上关爱,组织优秀人才开展专家休假疗养活动,促进人才身心健康。落实人才安居工程,兑现青年人才安家补贴,推进“聚英河畔”人才公寓投入使用,有效优化人才居住环境。


  ——多维度推进人才培育。实施拔尖人才培育计划、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人才梯次培育计划等;发挥好上海、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区位优势,积极对接先发地区教育、科研等资源,引导企业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,真正构建“产教融合、校地联动、共同培养、成果转化”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。加速推进融城职教园建设,优化整合教育、人社、卫健、农业农村等领域教育培训资源,着力打造集教育培训、产业研发和人才输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


  一批批教授、专家请进门来指导,一位位高端人才带着项目创业,一个个研发基地挂牌成立,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学真经……如今的界首,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,聪明才智充分涌流。


  当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,一个个闪亮的梦想在这里激情燃烧。界首必将乘风破浪,再创辉煌。